close

【拍片參考寶典】從電影海報設計學攝影

從電影海報設計學攝影.png

一幅精緻的電影海報不僅吸引觀眾進戲院,也能在觀賞完後留下美好的回憶,甚至成為影迷爭相搶購的收藏品。

電影海報是電影宣傳的重要媒介之一,不過,經典的電影太迷人,容易讓人忽略它的本質是 行銷 的一部份。

電影海報是廣告設計,海報上的攝影圖像即是商業攝影的範籌,想了解更多攝影與電影海報之間的大小事嗎?

 

在18世紀攝影誕生之後,後人對連續拍攝的照片展開研究,繼而有了電影的誕生。

近百年來,電影與攝影一直密不可分,海報就等於是電影的另一張臉。

下面我將為大家解構電影海報的設計流程。

 

■電影海報的設計重點

海報為圖文編排的一種,而要構成一張海報,需要下面四種要素。

文字:電影名稱、上檔日期、演員名稱、公司名稱...等,簡單易讀是設計的重點。

圖形:插畫或者是攝影照片,通常是單張或多張劇照組成,目前大都在攝影棚搭景拍攝而成。

色彩:電影的色基調,例如愉快的亮色系或陰暗的恐怖系。高明的用色技巧可帶出故事氛圍。

編排與構成:統一、對比、反覆、對稱..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

不過,原則是可用來打破的哦!

但是最近有些電影的名稱,會比攝影圖片還搶戲啊!

▲左為攝影式海報,右為插畫式海報。(圖片取自IMP Awards)

 

■直幅還是橫幅?

現今電影海報有多個版本,各國海報都有不太同的尺寸,有興趣的朋友也能研究同部電影,在不同國家的設計特點。

美版海報是我們常見的直式海報,也是目前最廣泛的格式,但部份喜愛收集原版海報的粉絲,比較鐘情英國海報的橫幅。

其實這是一門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不同角度都擁有獨特的張力。

▲直幅的美版海報。

▲橫幅的英版海報。

 

■試著拍攝具有戲劇張力的照片

戲劇張力最能激發觀衆熱情,而張力的重點通常都是衝突點,衝突點可以很多種,通常都是人一生中很重大的轉折。

可能是在工作上,突然失業了,或者在情路上並不是很順遂,再不然就是發現自己突然患上不治之症…但也極有可能是以上皆是…(驚)從這些例子,大家可以構思一下該如何用相機拍出故事畫面,試想各種能夠表達的方式。

以戀愛做為發想基點:

愛情喜劇風:其實小三是自己的朋友…

恐怖片風格:小三打算設下死亡陷阱…

科幻冒險風:那個小三竟然是個外星人!

▲吸睛也破題的127Hous。(圖片取自IMP Awards)

 

演員的眼神、表情、肢體和場景配置都是拍攝的重點,學習如何拍出生、離、死、別、喜、怒、哀、樂。

這是可以找朋友排練拍攝或自己親自下海演練,化身為千面女郎也是一種方法。

當然,如果使用物品練習各種情境,也是很OK的。

 

▲配合演員的眼神與肢體所拍攝的海報。(圖片取自IMP Awards)

 

■常見的電影海報設計手法-攝影蒙太奇

所謂「攝影蒙太奇」是切割、重組以及拼貼各種不同性質或是相似元素的照片與底片。

蒙太奇原本是是建築的專門用語,但現今各視覺藝術領域被廣為運用。

在電影中利用片段鏡頭的組合,呈現完全不同於原來的內容。

舉例來說,小和大這二個字都可分開看,二個單字都有其本身的意義,不過當你將這二字組合起來即變成一個尖字,上面小下面大,這物體自然是尖銳的。

假設分開拍攝<一個等公車的男人>、<在床上哭泣的嬰兒>,之後把這二個鏡頭組合在一起?

大家是否會聯想到歸心似箭的父親?

但若改成<一個等公車的男人>、<坐在酒吧喝酒的女子>,是不是又會想成是成男人準備要去赴約呢?

其實前面的元素都沒變動,但跳轉不同鏡頭,會引導觀者思考到不同的方向。

蒙太奇拼貼圖像的海報看起來似乎很華麗,有的會不知不覺愈用愈花俏,但很容易太過於華麗,讓主題的表達不夠明確。

這是在設計圖像前要再三思考的,也就是說決大多數的電影海報的設計者,都要先讀過劇本和了解故事內容大綱,才有辦法下去執設計。

 

■電影海報也有獎項

每年的電影盛事除了奧斯卡獎以外,各位知道其實電影海報也是有獎項-電影預告金像獎 The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s!此獎用來鼓勵從事電影廣告行銷的幕後推手們,一幅優秀的海報是值得被表揚的。

在下面,進入網站可以看到各屆的得獎和入圍者,最佳動作片海報,最佳恐怖片海報,甚至連最爛海報獎都有!充滿吐槽性質啊~而今年將在6/29的洛杉磯,舉辦第12屆頒獎典禮哦~

 

電影海報設計伴隨著電影而生,在過去電影海報是吸引觀眾入場最重要方式之一。

一般大眾應該沒想到在這時攝影的發展已經一百多年,但是電影攝影類的海報卻才橫跨一甲子時光。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搭上時光機回到過去,一探攝影海報的歷史源流,在這趟旅程中,我們無法改寫歷史,但或許可以改變現代。

 

印刷術讓海報發展逐漸普及

在十九世紀以來,歐洲主要的廣告形式是張貼海報,不過隨著工業革命,誕生新的經濟體系,市場日益繁榮,促成廣告和印刷業的發展。

在十九世紀以前,海報是以文字為主,直到中期因印刷術改革,圖像的海報逐漸成為主流。

普羅大眾也漸漸習慣這種新的廣告形式,從這裡開始可以發現海報與經濟的高速發展,有了密切的關係。

▲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海報之父的Jules Cheret,開創出首張彩色印刷海報,並繪製了史上第一張電影海報Pantomines Lumineuses。

 

30年代-電影的黃金年代

這時期電影邁入了全新的紀元,有聲電影的出現,讓觀賞電影的人口因而激增,歌舞片成為全新類型的電影,同一個時期攝影終於出現在海報上,最早把攝影運用與海報設計是瑞士人Herbert matter,他在瑞士替國家旅遊局專門設計旅遊海報,因為著迷於攝影,在1930年設計出一系列由攝影與字體組合而成的海報,條條大路通瑞士(All roads lead to SWITZERLAND),成為30年代最傑出的海報之一,matter也成為將攝影應用在平面廣告上的最重大貢獻者。

不過,在30年代的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量歐洲人,特別是知識份子紛紛移民到美國,成為史無前例的移民潮。

matter也因為歐洲動亂移民到美國,而成為美國重要的設計師之一。

▲All roads lead to SWITZERLAND,最早的攝影類海報。(圖片取自Boston Public Library)

 

40年代-動盪不安的亂世

歷史上的空前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數人們在戰場中傷亡,原本娛樂性質的電影淪為政治宣傳工具,也成為人們暫時忘卻現實的烏托邦,大批藝術家投身於政治宣傳海報,工業配合戰爭而轉為軍工生產,企業忙於生產支持戰爭的產品,消費市場相對低迷,戰時物質生活大大缺乏。

讓許多電影製片廠不得不節省紙張來印刷電影海報,甚至還有一些公司將電影海報印在舊的戰爭地圖背面。

▲1942年上映的北非諜影,設計師Bill Gold。因為攝影圖片的印刷和分色耗時,細節部份還不夠理想,所以手繪海報仍是當時的主流。

 

50年代-浮華新時代的開端

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戰後世界最強大經濟國,戰後重建的市場需求,因而催生廣告公司的成立。

接著在1946年,安塞爾-亞當斯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攝影藝術系,讓攝影教育在50年代的普及開來,通過教學培養新一代的攝影師。

這可以說是攝影界的美好時代,不過卻是電影真正的災難期,原因就是電視機的出現,讓電影院流失大量的觀眾。

 

為了拉大與電視的差異,電影工業痛定思痛,技術上的革新為寬銀幕與3D電影,有趣的是3D電影因為設備不好操作,不僅攝影光圈要縮小,在拍攝期間需要用掉大量燈光,拍攝現場炙熱難熬,就某方面來說,也是演員的災難~在內容上的改革走向專門類型化電影,並針對市場上不同年齡層的觀影族群拍片。

另外,也興起成人電影和藝術片,可以看出電影的主題內容開始多元化起來。

▲電影-桂河大橋,攝影圖片漸漸普及,但受限於當時印刷技術,無法做太多層次的顏色。

 

▲50年代的3D電影海報。

 

60年代-反判的搖滾新浪潮

反戰、嬉皮、叛逆等反傳統的思想蔓延在國際間,性和暴力的主題開始出現在電影海報上,而攝影海報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最大的突破是照相製版技術的完善。

所謂照相製版就是可以利用攝影方式隨意自由的放大縮小字體與圖片,節省時間與成本,早先因為技術條件與細節不盡人意,大部份印刷公司寧願使用舊式製版方式,讓攝影製版無法完全取代舊式製版印刷技術,因此海報還無法完全大量生產。

美國印刷公司在此時期還在使用五百年前金屬字體排版方法,顯然相當落後,和同時期的高速發展的科技完全不成比例。

一直到60年代末期,舊式的製版方式才完全由攝影製版取代。

另外,在這個時期的照片是使用黑白手工上色,或是簡單的挖剪背景做併貼,顏色上還無法做太多變化,所以幾乎是單色或二三種套色。

▲希區考克的驚魂記,切割的圖形代表劇中角色分裂的人格,由saul bass設計,是知名的電影片頭和商標設計師。

▲電影日落黃沙,由Bill Gold拍攝,開創了電影海報中人物逆光的誇張剪影手法。

 

70年代-超級娛樂巨片的誕生
雖然電影工業在50年代開始努力轉型,但仍難敵電視的威力,觀眾大量流失的事實,讓很多戲院接連關門倒閉。

大製片廠的式微,在渡過悲傷的60年代,直至70年代的中期震憾性的改變到來,三部創下驚人票房的傳奇電影-教父、大白鯊、星際大戰,在短短幾週就把成本全部回收。

腦筋動得快的商人,也不再侷限於票房收入,週邊商品的開始銷售,讓電影工業因這可觀的週邊利潤開始蓬勃發展。

從這時期電影開始有「開放性結局」,在電影結尾預留伏筆,續集電影因而產生。

superman_ver5

▲超人第一集電影,已有攝影圖片合成去背的概念,但畫面乃略顯生硬。

 

80年代-新技術的挑戰

80年代最巨大的革命工具出現,為電腦的誕生。

我覺得這時期,最值得一提的是噴槍繪畫與攝影的結合,在電腦繪圖還未成為顯學之前,噴畫一直佔有一定地位,但噴畫在20世紀初期是用來修飾攝影照片的,增加其對比性、鮮明度,到後期才有應用在電影海報的照片上,創造不可思議的場景。

噴畫和攝影的結合,在80年代前期的科幻片海報達到顛峰期,這類海報一直到電腦繪圖成熟才逐漸式微,在現今噴畫已經變成純插畫式的形式。

▲攝影和噴畫的結合,出自畫家John Alvin的作品。

▲金凱瑞主演的王牌威龍,海報上除他本人的照片,其餘全用畫出來的。

 

近代-圖像難辯真假的年代

現今電腦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已經讓攝影在硬體方面達到如虎添翼的地步。

網路成為電影的新型行銷媒介,電影海報的分工走向趨於複雜與細緻化,各式各樣的海報如排山倒海而來,有促銷版海報、國際版海報…等。

甚至擁有大成本的強片,還能在戲院看到系列化人物型海報,而促銷版海報是電影是在開拍當中就先展開宣傳的一種,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籌募電影的拍攝資金。

▲現今海報的系列化形成的大規模視覺優勢,可使主題和人物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深度動和靜的表現,提高了傳播力度,Ignition Print設計。

 

所有的時代性的影響都是結構性的改變

走筆至此,電影海報設計的表現手法逐步多元化,我想實現電影哈利波特中的情節,讓照片動起來,或者是做出會隨溫度而改變的海報,應該不會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感到幸運的是活在這個創意狂飆的世代,但同時也因快速的節奏步調常讓人無法靜下心思考,回頭看每個年代的交會時期,並且對上一個時代的風格進行審視,企圖想像下一個世紀的風格是什麼?!在看完這堆龐大的史料,我想這是我們目前所能做的吧!

▲3D版的電影海報。

▲隨著溫度而改變圖案的海報。Design By Costas Voyatzis( 圖片轉自yatzer)

▲在未來有著無限可能性,或許以後會有隨著心情而改變圖案的海報吧…

叨叨桇絮P.S:

如果對這些電影海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攝影師Douglas Kirkland,他從60年代出道至今,橫跨半世紀好萊塢攝影師,參與過100多部電影的拍攝,從2001太空漫遊到鐵達尼號...等片,都可以看到他所拍攝的照片。

或是到SMPSP美國電影劇照攝影師協會,也能看到很多相關攝影師的精采作品。

 

 

 

資料、文字、圖片來源:Digiphoto.com、網路

arrow
arrow

    26142c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